扫一扫
1、现实表现最重要。服刑人员现实表现分为基本规范、劳动规范、学习规范、生活卫生规范、文明礼貌规范等五方面,每个方面都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由监区每日对其进行考核,每周进行研究,每旬进行评定,每月根据五方面的考核总分,按照由高到低的原则折算成奖励分,奖励分逐月累积,达到一定分值后评定行政奖励,服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行政奖励的多少,申报减刑或者假释。受到重大立功奖励的服刑人员,应当减刑。
2、个人努力是前提。监狱法第七条规定,“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3、政策调整有影响。减刑假释政策也是随着国家刑事法律政策调整而调整的。刑事政策的调整肯定会影响部分服刑人员减刑假释的期望值,但真正被影响到的还是那些投机改造,自认为有一些奖励、消极度日等靠减刑的人。
4、罪名刑期有影响。在减刑假释工作上,罪名不同的,政策确实是有区别的。这取决于他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体现了法律“刑罚相统一”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是这么规定的,“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释。
5、财产刑执行有影响。确有执行、履行能力而不执行、不履行的,在呈报减刑假释时,就会从严掌握。
6、社区环评有影响。减刑假释工作不只是监狱、法院、检察院几方面的事情,《刑法》第八十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所以地方司法行政部门还要对假释对象进行社区环评,主要看假释服刑人员所处的社区环境是否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帮助教育,如果社区环评不通过,要想提请假释就很困难。
7、受害者谅解有影响。一些社会反响较大,当事人受伤害较大的案件,在提请服刑人员减刑假释时,法院还可能需要监狱提供受害人谅解书,从而一方面消除罪犯减刑假释后的社会负面影响,一方面也为他们顺利回归营造良好氛围。如果不能提供相关材料,减刑假释或会受影响。
8、不良记录有影响。服刑人员减刑呈报不仅看现阶段的改造情况,还要追溯到以往的服刑表现,如果之前的服刑过程中,有因严重违规违纪而受到加刑或者行政处理的,比如禁闭,警告等,都会在减刑假释中得以体现。
9、再犯风险评估有影响。服刑人员减刑假释呈报工作有一系列的流程,其中就有出监评估这么一项工作。主要依据服刑人员现实及既往历史表现情况,通过量表测试等综合评估,从科学的角度对服刑人员减刑假释后重新犯罪可能以及社会危害性进行风险评估,对社会危害性较大或重新犯罪指数较高的服刑人员,就可能暂缓或取消本批次的减刑假释呈报工作。